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都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来有效规范企业境外上市或境外投资的行为。其中,ODI备案作为境内机构(非个人)的境外投资合法途径之一,所涉及的审核流程和是业内*为关注的话题。
1.什么是ODI备案?
▎ODI备案对象
境外投资备案(ODI),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含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投资主体,以投入货币或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获得境外企业的股权进而获得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及其他相关权益的活动。
简单来说,当国内企业投资境外企业时,不论是新设公司、新建项目还是并购股权,只要涉及直接或间接获得境外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等,就需要进行境外投资(ODI)备案。如果企业境外投资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还需要实行核准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ODI备案仅针对设立的*终目的企业(境外企业)。也就是说,境内企业实行境外投资路径上设置的空壳公司,均不在管理部门予以审核的范围之列。同时,*终目的企业(境外企业)开展的二次投资行为,也不在对外投资管理的范畴,不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审核。
▎ODI备案条件
根据以往的ODI备案实操案例,大部分通过审核的企业基本满足以下4个申请条件:
1.符合“境外投资”定义:境内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及其他方式在境外拥有非金融企业或取得非金融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权益的行为
2.主体和成立时间要求:主体需要为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但是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企业,无法提供完整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的,一般无法通过审批部门的核准或备案。
3.股东背景、资金来源、投资真实性要求:无法具体说明境内股东或合伙人背景、资金来源(例如: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以募集资金等合规方式获取的资金)以及境外投资项目真实性的,很难通过审查。
4.财务要求:*近一年独立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能出现亏损;净资产回报率**高于5%,同时资产负债率**低于70%。
▎ODI备案申请流程
根据《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14年第3号)、《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1号)及相关法规,ODI备案申请流程共涉及三个部门:商务部、发改委以及外汇局。
首先,境内企业股东需要向省级商务部门和省级发改委办理ODI备案手续。备案手续完成之后,需要根据《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在银行完成外汇登记手续。整个流程耗时将近2-3个月,办理成功后会得到两份分别由商务部和发改委颁发的证书——《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和《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
▲企业境外投资证书
2.ODI备案监管体系
ODI备案的监管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商务部、发改委、外汇局。
首先,商务部负责整体审批企业境外投资事项,为符合要求的企业颁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其次,发改委负责监管企业境外投资行业流向,为满足条件的企业颁发《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后,外管局负责监管外汇登记和资金出境的相关手续。
申请主体根据投资金额大小、行业、国家等因素,审核流程分为备案制和核准制。备案制适用于申请主体非重大金额投资或非敏感性投资行为,而核准制适用于所有涉及敏感性投资性行为,需要商务部和发改委对是否允许此类投资进行核准。
ODI备案申请能否成功办理受各地的商务部和发改委的宏观政策影响较为明显,所以了解有关部门投资限制政策,明确企业境外投资是否属于敏感性投资行为,有助于ODI备案的顺利进行。
▎境外投资地区限制
2017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1号文件),简称“11号令”。将境外投资地区划分为无限制和敏感国家和地区,所有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项目必须采用核准制进行审核。
虽然发改委和商务部对敏感国家和地区的定义有各自的标准,但是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
1.与我国未建交的国家和地区
2.发生战争、内乱的国家和地区
3.根据国家条约/协定,需要限制对其投资的国家和地区
4.受联合国制裁的国家和地区
▎境外投资行业限制
此外,根据“11号令”文件内容显示,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项目被界定为“敏感行业”文件中提及到的“敏感行业”属于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时需要限制的行业,但并不能直接理解为禁止投资的行业。而是涉及敏感行业无论项目投资金额大小,一律提交商务部和发改委进行核准。
根据商务部、发改委以及国务院三方的判断标准,以下行业均属于敏感行业的范畴:
1.涉及我国限制进出口的产品和技术的行业、影响一国(地区)以上利益的行业
2.新闻传媒行业
3.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业
4.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维修行业
5.房地产、酒店、体育俱乐部、影城和娱乐行业
6.在境外设立无具体实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平台